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情况

彝良:借力大数据让基层监督更精准

“查问题、治顽疾、纠作风、促整改,确保阳光惠民、廉洁惠民。”说起提升基层监督工作质效,彝良县纪委监委的干部们都有一个共识,随着惠民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不少地方暴露出资金监管的薄弱环节,惠民数据共享“卡点多”、问题发现“不精准”、群众信访“诉求难”等问题突出。

“不能坐在办公室等问题线索,必须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力求精准发力、综合施治,增强惠民政策资金监督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该县纪委监委经过深入调研后果断决策,探索借力借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积极创新基层监督模式,年初便着手建立全县“一体化”运行的惠民资金(项目)大数据监督平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期盼处就是基层正风肃纪反腐的发力点。长期以来,基层为民服务“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不解决”和“视而不见”“视而不管”“层层甩锅”,群众诉求得不到快速有效解决,导致信访量居高不下和绝大多数信访问题集中在民生领域。该县纪委监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聚焦群众合理诉求和“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惠民资金长期各自为政、政策不透明、程序“封闭运行”、资金管理“掩着藏着”等导致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投入37万元资金建立由县纪检监察机关统一管理的惠民资金监督管理平台。目前,全县15个乡(镇)、25个县直部门2017年以来的惠民资金已全部实现统一录入、统一分析、统一监管、统一公开。

精准监督源于对问题的精准发现。数据共享不及时、不畅通、不彻底和村(居)“三务”公开、惠民政策透明度不够等往往是导致群众利益受侵害易发多发的主要原因,群众对惠农资金知晓不充分、查询不便捷必然导致疑虑重重。“快速消除群众疑虑顾虑单靠干部‘磨嘴皮’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让数据多说话多跑路、让群众少操心少跑腿,将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的主要精力摆在精准发现问题和推动解决问题上,实现高质高效监督。”谈到该大数据平台开发建设的初衷,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向笔者介绍道。

据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自今年3月该大数据监督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全县共安装查询终端16台,分设在15个乡镇的便民服务大厅和县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实现了群众查询惠农资金不出乡(镇)、不跑部门。”

让数据多说话,让问题浮出来。各单位数据按照“应录尽录”要求和相应时限及时更新后,一些潜藏着的问题在大数据平台的分析下,逐一呈现在群众眼前,逐个浮出水面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范围。截至目前,该平台共采集惠民资金数据1100余万条,惠民项目142个,涵盖资金88亿余元,惠民政策72项。

借助大数据异常数据分析结果,该县纪委监委坚持精准锁定“异常人”“异常钱”“异常事”,并通过该平台一键交办给相关单位进行核实,根据核实结果作出相应处置,及时剔除不符合享受条件人员和追回违规领取资金,确保了惠民资金公平发放、惠民项目安全实施、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惠民资金真正惠民。

既要给百姓明白账,更要减少群众“看账”的成本。“太神奇了!机器会讲话,会提示我要怎样操作,我把身份证放到机器上就能晓得我家领了多少钱,现在要了解我享受惠民资金情况,不需要亲自坐车到县城里跑部门去问了。”该大数据平台运行后,广大群众掏出身份证纷纷来到各个乡(镇)政务服务大厅,着实体验一把大数据带来的优质与便利。

让群众监督无时不在,着力打造大数据监督的“铁笼”。如何提高基层监督工作实效,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是关键。“从全县脱贫攻坚中查处的大量反映基层干部的问题线索看,主要是通过广大群众监督举报反映出来的。”该县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人在谈到如何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时说,群众的监督是全天候的,是无时无处不在的,通过大数据平台,群众可以直接向县纪委监委反映问题,真正打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的“堵点”,也提升了反映问题的便捷程度。

据悉,该县通过充分发挥该大数据平台的“查询+举报+分析”功能,有效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拓宽了群众监督渠道,也更加充分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监督积极性。自该大数据平台运行1个月以来,共有4.5万人开展前台查询,基本实现了及时精准发现问题、开展监督和解决问题,为全县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更加便利、更加高效的纪检监察服务。(李红云 陈俊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