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溢乌蒙 “清风”护粮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时下,乌蒙大地稻香四溢、瓜果满园,苹果压弯枝头,玉米和土豆正值丰收。从金沙江畔到大药山麓,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昭通各地秋收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
昭通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将护航秋收秋种作为当前监督重点,统筹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粮食收购贮存等关键环节,主动靠前监督、精准发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和“钱袋子”,确保秋粮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农业基础设施是秋收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昭通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一听二看三核”做实“嵌入式”监督:一听项目汇报与群众反馈,二看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三核资金使用与管护成效。针对发现的配套不完善、管护不到位等典型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跟踪问效,累计推动整改问题98个,促进“望天田”变身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标准化农田,为秋收机械化作业和高效灌溉打下坚实基础,有效保障了粮食稳产增产。
“今年的种粮补贴已按时到账了!”农户张大姐对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高兴地说。为确保惠农补贴精准落实到户,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大数据+线下核查”双轮驱动,对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资金开展全程跟踪监督。通过数据比对、公示公开、入户核验等方式,确保补贴精准到户、透明发放。
在开展监督的过程中,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群众在秋收中遇到的劳动力短缺、晾晒难、销售渠道不畅等急难愁盼,积极协调农业农村、交通、气象等部门联动响应,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提升群众获得感。今年以来,通过督促主责部门推广“以工代赈”模式,全市规划实施相关项目461个,预计吸纳12.5万人实现本地就业,有效缓解了因外出务工导致的秋收劳动力短缺问题。
在监督中发现农技培训覆盖不足、部分农户种植技术薄弱等问题后,盐津县纪委监委及时推动农业农村部门开展“田间课堂”28场,累计培训600余人次,并建立“技术包保”责任制,6名农技人员分区包干,为农户提供从育苗到收割的全流程技术指导,确保科学种植技术落地到每一块稻田。“农技人员经常来指导,收成比往年好得多!”盐津县落雁乡农户李大妈感慨道。
监督沉下去,丰收稳上来。在昭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护航下,全市秋收工作接近尾声,群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大地的馈赠,更是“清风”守护的答卷。(朱鹏 吴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