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纪检人风采  > 纪检人·手记

手记 | 以笔为刃 淬炼成钢

“一个新手,要多久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

不知不觉,来到纪检监察宣传岗位已逾半年。对于这个问题,我心里也渐渐有了答案:成长从无捷径,唯有在日复一日的深耕中褪去青涩,在字里行间的锤炼中铸就担当。

人们常说,成长是一瞬间的事。可那一瞬间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实践、思考和沉淀。当清晨的阳光又一次铺满这张乌木色的桌面,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从学生到纪检监察宣传新兵的转变。

怀揣着成为一名优秀宣传工作者的理想,我原以为能大展拳脚,却发现纪检监察宣传工作这片领域,与我书本所学的新闻专业之间仿佛隔着一座大山。那些关于党风廉政、反腐败斗争的文字让我一度手足无措。

刚开始的几个月,无疑是煎熬的。我常常对着空白的文档发呆——既找不到有价值的选题切入点,笔下的文字也显得苍白无力。写出来的稿件,连自己读来都觉得干瘪,反复地斟酌、删改,却越改越迷茫,越琢磨越混乱。那种无力感,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

幸运的是,深耕宣传工作战线多年的李主任及时察觉了我的困境。他没有讲高深的大道理,只是用最朴实的语言给了我最关键的指导:“小叶,多研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云南省纪委监委网站的优秀稿件,揣摩其中的逻辑与温度。”“别总待在办公室里,要走出去看看,听听老百姓和一线同事怎么说。”这番话,如同拨云见日,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意识到,宣传从来不是简单的文字拼凑,而是建立在扎实认知与真实体验之上的价值传递。

从此,我便格外珍惜能深入一线的机会。在留置点,亲眼见证了办案同事们为了突破一个难点疑点,如何夜以继日地分析研判,如何与调查对象斗智斗勇,才明白什么叫“坚守”;聆听违纪干部述说对组织的愧疚、对家人的亏欠、对自由的渴望,那声泪俱下的忏悔,发自肺腑的哽咽与悔恨,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地警示着我:纪律红线,寸步不可逾;法律底线,丝毫不可碰。

这些鲜活的人和事,成为我最生动的教材。我慢慢明白,纪检监察宣传工作绝非简单地发个通知、写篇事迹报道。我们更像是“敲钟人”,要用真实、鲜活的案例让警钟长鸣于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间;也像是“播种机”,要把清廉的种子传遍每个角落,期待着它生根发芽,蔚然成风。

这半年多的时光,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就蕴藏在我们办的每个案子、下的每次乡、写的每篇稿子里。作为宣传岗位上的一名新兵,我能做且必须做的,就是持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有温度的文字讲述纪检监察故事,让清正廉洁的声音穿透壁垒,传得更远、更久。

如今,我的写作渐渐找到了方向——从业务实践中捕捉核心重点,从细微之处提炼真挚情感。我不再仅仅是一名“写稿人”,更愿以“记录者”的视角定格坚守瞬间,以“传播者”的担当传递廉洁力量。这条路道阻且长,但我深知,唯有以笔为刃,在实践中不断淬炼,方能不负使命,成为一名合格的纪检监察宣传战士。(叶钰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