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监督护航小辣椒“红”出致富大产业
走进大关县靖安镇大耆老村千亩辣椒种植基地,一串串饱满的青红辣椒沉甸甸地缀满枝头,菜农们穿梭田埂间,忙着采摘、分拣、打包、转运,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大姐,今天收成怎么样、价格好不好?”
“今年的雨水充足,加上科学种植,每亩能收4000多斤,我们种了40亩,预计收入20来万元。”农户王大姐边采摘边对前来走访的大关县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大关县靖安镇海拔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天然优势。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发展辣椒、红油菜、糯玉米、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成为当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为护航特色产业健康发展,该县纪委监委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领域重点监督内容,依托“室组地”片区协作机制和“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督模式,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农户家中,围绕政策执行、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方面,紧盯技术培训、惠民补贴、生产销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靠前监督,为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注入“廉”动力。
“县里面多次安排农业技术人员为我们进行培训,从选种、育苗、修剪到病虫害防治都给了全程指导,让我们种植更加有信心。”辣椒种植户老张说道。
此前,县纪委监委专项监督检查组在该村走访时了解到,不少村民反映因缺乏种植技术,担心产量、品质不高影响销售,种植信心不足。监督检查组立即将该问题向农业农村部门反馈,督促组建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品质和产量大幅提高。
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销售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积极推动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由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全盘托底收购,消除了村民后顾之忧,为群众纾困解难。
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贴身”监督和镇村监督“前哨”优势,紧盯职能部门和镇村干部在特色产业发展中作风建设、责任落实、政策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严查在产业发展中吃拿卡要、虚报冒领、优亲厚友、侵占挪用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目前,我们共种植辣椒1400余亩,总产值可达500多万元,现在正值采摘期,每天需要雇佣90多名村民,后续还要增加人手。”大耆老村党总支书记笑着介绍道。
随着大耆老村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种植种类的持续增加,不仅让种植户的腰包鼓了起来、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的问题,还成为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生动实践。(王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