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情况

大关:以监督之力护航竹产业发展“节节高”

走进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满山青翠绿竹映入眼帘,郁郁葱葱的筇竹林随风轻舞,发出沙沙的声响、十分惬意。

大关县被誉为“中国筇竹之乡”,其“山高谷深云如海、岩峭坡陡日照短”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筇竹生长的天然庇护所和生态乐园。

大关县立足本地筇竹资源,围绕“100万亩+”竹基地建设目标,举全县之力全链深耕以筇竹为主、方竹为辅、其他竹种为补充的“一县一品”竹产业,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全竹产业链发展路子,实现了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为切实守护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大关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将竹产业发展纳入集中整治重点内容,聚焦竹产业发展过程中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发展成效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为全县竹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注入“廉动力”。

“我们组建4个专项监督检查组,通过紧抓资金流向、项目进度等关键节点,深入生产一线,对竹幼苗抚育、竹基地建设、产业路管护等项目推进情况实地开展监督检查。”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道。

在监督过程中,该县纪委监委紧盯竹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建设重要内容,通过明确监督重点,组建专项监督检查组,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实施、资金流向、生产销售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检查。并督促林草、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举一反三,对全县145个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存在问题以“清单化”整改、“销号式”落实,推动笋山管理不规范、竹苗成活率不高等问题整改见效,为竹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破解竹产业发展面广、涉及要素多、监督力量分散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积极构建“室组地巡”和“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督模式,结合“片区协作工作机制”,实现对竹产业链各环节监督全覆盖。对发现在竹产业发展过程中推诿扯皮、敷衍了事、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果断“亮剑”,坚决查处。截至目前,共查处涉竹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45个、处理处分58人。

针对查办案件暴露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坚持标本兼治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通过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提示函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建立《竹产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竹产业专项资金监管办法》等6项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以制度刚性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在监督推动下,全县“新种+原生”竹林总面积达116.53万亩,其中筇竹面积增加至102万亩,占世界筇竹面积的70%以上。全县竹林投产面积51万亩,年产竹笋5.2万吨、综合产值28.78亿元。一批涉竹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壮大,受益群众达19万人,竹产业已成为大关县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王玲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