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情况

盐津创新监督机制 守护农民工“钱袋子”

“叮咚”随着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昭通市盐津县盐井镇农民工李正强在建筑工棚里反复确认账户余额后,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学费有着落了,安心读书。”这一幕,是盐津县纪检监察机关以“监督利剑”守护农民工“钱袋子”的民生答卷。

  针对欠薪难题,盐津县创新构建“纪检+人社+司法”三位一体监督体系,通过跨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纪检监察机关全程嵌入监督链条,人社部门运用大数据精准扫描欠薪隐患,司法部门开通维权“绿色通道”,形成“问题联治、风险联控、督办联动”的闭环机制。

  “工资保证金足额缴纳了吗?投诉渠道是否存在形式主义?”盐津县纪委监委督查组采用“四不两直”工作法(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直插监管盲区。通过查阅台账、开展谈话、走访在建项目,精准发现工资专户覆盖率不足、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现场约谈责任人,督促补缴工资保证金7267.57万元,实现40个重点项目保证金全覆盖。

  “以前讨薪要跑很多部门,现在‘绿色通道’直达家门口。”收到薪资的彭世勇感慨地说。为打破欠薪围墙,盐津县建立“三色预警”动态监管机制,对用工单位实行红黄蓝分级管控,在工地醒目位置设立“项目公示牌”,上线微信端“竣工通告”功能,实时更新工资发放情况,劳动监察部门设立“流动接访点”,将维权服务送到一线。同时,联合司法部门开展“法律进工地”活动,目前已为130名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截至目前,已推动解决政府及国企欠薪案件27件,为933名劳动者追回欠薪742.73万元。下一步,盐津县纪委监委将深化“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的闭环机制,推动根治欠薪工作常态化、长效化。通过建立欠薪隐患“月排查、季通报”制度,完善信用联合惩戒体系,让“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成为用工单位的行为自觉,真正实现从“忧薪”到“安心”的转变。(马威  周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