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纪检人风采  > 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 | 润物无声·雨露驻村记

作为昭阳区纪委监委派驻新田村的驻村工作队员,两年时光里,我始终以杜甫笔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境践行帮扶使命。那些走访贫困学子家庭的日常,恰似春风化雨——带着助学政策的“雨露”轻轻叩开每一扇家门,在促膝长谈中感知求学渴望,于政策落实间传递关怀温暖,让教育帮扶的滋养如春雨般悄然浸润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雨露计划”是对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家庭成员参加职业教育进行扶持补助的措施。第一次听说是在老家村委会发的政策宣传里,因不符合申请条件,我未过多关注。没想到,来到新田村驻村后,它却成为我这两年青春的重要“拼图”。

“办理好‘雨露计划’并不困难!”这是我刚接触它时的第一感受,申请表、在校证明、就读情况核实书、身份证和社保卡正反面复印件,简简单单的五页纸就是全部的申请材料,学生自己弄好材料去申请就可以了。然而,工作中接触到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都用现实告诉我,这项工作要想真正干好,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和贫困家庭,可没那么简单。

“通知易遗漏”和“盖章跑多处”是其中最困难的。部分学生和家长不清楚自己家的情况是否符合政策,错失机会的同时,还在学校、村委会、街道办、中心校之间的反复“跑”,浪费了精力和时间。使我记忆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小张,因为学校里老师讲解雨露计划时没说清楚具体的审批程序,小张父亲反复跑了多次。另一个是聋哑人小杨,没有联系方式,全靠他父亲来回咨询。我觉得,我们应该找个法子才行!

这时,纪委监委“靠前监督”的方式给了我灵感,和村里商量后,我们决定采取“点对点通知”和“村委会代跑”的方式,主动靠前服务。每学期放假前,提前从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导出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名单,对照原有名单挨个入户核实学生的就读情况,及时通知符合条件的新生将申请资料寄回村委会,由村委会收集后统一代为“跑”审批的方式,做到了“绝对不漏一人”“至多不跑两次”。

“现在真的是方便多了,只用把表交来村委会,要是跑去镇上盖章,我今天苞谷都点不成。”来交材料的小张父亲淳朴的笑声使我心里瞬间就满满的成就感。

截至今年,新田村共有82名学生申请“雨露计划”,落实补助资金56.75万元,许多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学习护理、药学、美容美发、机电维修等技术,有了一技之长。小罗学的是建筑,去年毕业后去江苏的工厂务工,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小杨学的是汽车修理,现在在家门口的汽车修理铺修车……这些“雨露”滋润下的孩子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托举起家庭致富改变的新希望。(张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