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 驻村的诸多“第一次”
时光匆匆,岁月悠悠。自2023年7月来到威信县高田乡钨城村驻村以来,至今已有一年零一个月。回看驻村的十三个月,我经历了许多“第一次”,在驻村实践中实现了成长与蜕变,从一名“基层小白”逐渐成长为“服务能手”。
第一次入户走访。走访是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建立联系、沟通情感、解决问题的桥梁。刚一到村,我就在驻村工作队长的带领下对钨城村“三类对象”和年人均收入万元以下重点农户开展全面走访。我不知道该如何与群众打开话匣子,只能按照既定问题询问情况,按部就班地进行走访。驻村队长告诉我:“和村民说话不要这么刻板,随意点,要学会说‘土味’方言,这样他们才听得懂”。在之后的收入测算、低保复核、调解纠纷等工作中,我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将自己当作“村里人”,尝试着用“方言”“大白话”和村民交流。渐渐地,我能和村民面对面、心连心式地拉家常、摆“龙门阵”,成了村民的“自家人”。
第一次调解纠纷。基层既是发现问题的第一线,也是调解矛盾的最前沿。面对因赡养问题而争吵的村民双方,我有心化解矛盾却不知如何下手,只能局促不安地站在一旁。村干部告诉我:“想处理好这些,要好好了解事情来龙去脉,说话也要有技巧。”我深感“本领恐慌”,于是从大学生成了“小学生”,通过翻阅政策法规,学习法律知识,补足专业知识短板;向同事、村民“取经”,学习有效的调解方法。在之后处理一件件土地纠纷、家庭琐事、建房矛盾等小事中,我慢慢练就了一双善于洞察矛盾的慧眼、一份理解村民的慧心及一张化解纷争的慧嘴,让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人帮”,逐渐成为村民的“知心者”、问题的“解决者”、公理的“守护者”。
第一次开群众会。开好群众会、院坝会,是坚持群众工作方法的体现,也是驻村工作需要掌握的一项本领。“待会儿你和村民讲一下关于建房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和法律”,看着同事在群众会上递过来的材料,我不禁傻眼,只好鼓起勇气照着材料念完。“同志,那我要建房具体怎么做,有没有政策支持”“我这块地整改之后可以做其他用途不”……由于不熟悉相关政策,面对村民提出的问题,我不敢开口回答,只能将求助的目光看向同事。散会后,我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吃透文件精神,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在之后的群众会上,我充当起了政策的“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政策传达给村民,也担任起问题的“解答者”,对村民的疑惑一一回应,并将会上村民提到的问题与困难记录,带回村上进行研判,及时解决村民诉求,我成了敢开、能开、会开群众会的“小能手”。
青春逢盛世,奋进正当时。回望过去,驻村诸多“第一次”见证着我的成长与进步。展望未来,我会用行动、责任和担当为驻村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张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