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以有力监督促赤水河流域治理见成效
发源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赤水河,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有“英雄河”、因流域内盛产“茅台”“泸州老窖”“习酒”有“美酒河”之美誉。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域内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对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坚决打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攻坚战。
上下联动监督,提升治理实效
该市纪委监委成立了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统筹协调、问题研判、执纪问责等。领导小组由市纪委市监委主要领导担任,联系涉及县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及相关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综合协调、资料收集汇总、问题跟踪督办等工作。同时,组建3个专项监督检查组,重点负责对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涉及的镇雄、威信县组建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的监督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抓好本县监督检查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督的监督检查工作格局。工作中,将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纳入巡察监督和派驻机构日常监督重点,建立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与党委政府专项督查、职能部门业务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取得实效。目前,赤水河流域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出省断面水质达Ⅱ类标准。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现短板
全市上下围绕在赤水河全流域实施全面禁渔、“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六大行动”,紧盯五个方面开展监督。紧盯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站位不高,贯彻落实上级决策不及时,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敷衍应付、打折扣搞变通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紧盯解决重大事项等任务中“等、靠、要”,风险意识淡薄,工作中不服从统筹安排,自行其是,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的问题;紧盯涉及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项目审批、资金划拨、监管验收等环节吃拿卡要、人为设障、推诿扯皮、阻碍拖延,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项目决策审批、招标投标、物资采购、资金安排使用管理等问题;紧盯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中怕担责任,回避矛盾,该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整改问题弄虚作假,搞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紧盯违背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要求确定的基本原则、时限要求等方面问题。目前,市县专项监督累计发现问题131个,督促整改105个,收到信访举报3件均在办理中。
聚焦重点发力,彰显监督成效
专项监督检查组紧扣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重点,采取不发通知、不要陪同、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奔一线的方式开展明查暗访,及时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认识落差、责任温差、行动时差,督促各责任单位扛实主体责任,“六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赤水河40个监控点已完成监控设备招标采购,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累计查办非法捕捞案件11件,办理行政案件5起,刑事案件6起。镇雄县在流域内已建成18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10个村庄农村厕所尾水利用项目及县城垃圾焚烧发电厂,9座生活垃圾热解站建成投运;威信县建成2个污水试点项目和6个垃圾热解站,完成县城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编制并严格落实《2021年耕地轮作制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021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实施《赤水河流域(威信段)2021年化肥减量化工作方案》《赤水河(威信段)2021年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等。完成赤水河流域141个矿山清理整治,关闭退出煤矿25对,完成130个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修复,拆除流域内小型水电站17座。完成工业企业58个问题整治,种植蔬菜14.6万亩,建成芒部候龙山及雨河左家沟景区,积极发展红色教育、红色文创、红色演艺等旅游业态。
严肃问责追责,压实治理责任
市县纪检监察机关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反映问题具体、可查性强的问题线索,坚决严查快处;对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督察交办(转办)的群众举报投诉问题,及时组建核查组直查直办;同时,在开展生态环保治理过程中,对主责部门履行职责只表态不落实、敷衍塞责、弄虚作假以及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得力等问题,严肃进行追责问责。截至目前,开展监督检查发现5个方面的问题,已交办县级全部进行整改;对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18件问题线索,其中14件通过核实已作了结,对4件进行直查直办。镇雄县中央环保督察交办(转办)信访件12件,现已全部办结,给予诫勉问责1人,通报问责4家单位、7人。威信县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18件信访举报件已办结14件,对8人进行问责,并集中约谈了10个乡镇和10余家县直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张玉林郭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