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要论

深度关注丨压实责任 合力振兴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印发 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落实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薛鹏

福建省清流县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围绕重要政策落地、特色产业发展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以精准有效监督保障推进乡村振兴。图为近日,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到灵地镇灵地村走访果农,了解惠农资金落实情况。马桂林 摄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提出,实行乡村振兴责任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长0.5%。至此,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粮食再获丰收,关键在于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配套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放眼神州,一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广袤大地上徐徐铺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存放着一本本脱贫攻坚责任书,这是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的责任书、立下的“军令状”。通过逐级签订责任书,各个层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新时代十年,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在这场硬仗中,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层层压实责任,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我国是农业大国。从人口来看,2021年乡村人口为49835万人,占比35.3%;从城乡差距看,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0。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特征,不只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域的具体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并提出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等一系列举措。

“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三农’方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山东省汶上县白石镇“四季有花、常年披绿”。看中田园好风光,茶农卢军返乡办起生态茶园,“贷款、用地等政策到位,农技员下田帮扶,茶园成了乡亲们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新‘饭碗’。”放眼全国,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加速汇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要坚持用干部配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四个优先’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地见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孙东升说。

曾一度陷入贫困,如今发生巨变。近年来,广东省英德市连樟村通过党建引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初步建立起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风貌。特别是作为全国首个覆盖5G的行政村,高效的通信网络不仅让村民与外界实现低延迟交流,也在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绿色农产品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2016年村集体收入2000元,2021年变为1649800元,增长近825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不能有任何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从农村贫困地区到全部农村地区,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全体农民,从“两不愁三保障”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方位的振兴。必须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聚焦重点任务,从战略战术层面拿出相应举措安排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专题阐述。业界人士认为,要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聚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重点任务,从战略战术层面拿出相应举措安排,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我国平均每9碗米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省龙江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当地全面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1.8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165.67万亩,实施种养循环项目10万亩,稳步提升项目区耕地质量;注重加强农业技术指导,筑牢农业丰产丰收基础。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513.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508.1万亩,预计全县粮食总产量将超50亿斤,比上年增产3.1亿斤以上,农户实现广种粮、多卖粮与增收致富“同步共频”。

汉江之畔的湖北荆门,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市强化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7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57亿斤以上,粮食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曾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全县群众居住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间,有人一生未走出过大山。随着党中央脱贫攻坚战役打响,长期困扰东乡群众的难题逐渐解决。

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常委、东乡县委书记马秀兰告诉记者,东乡将把抢抓发展机遇、挖掘自身优势、提升发展质量作为增强地区内生动力的关键,大干快上抓项目、厚植优势强县域、延伸链条育产业、普惠发展惠民生,最大限度把有利机遇转化运用好,把群众发展热情保护调动好,努力推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同向发力、融合促进。

走进云南省大关县石灰村,一栋栋青瓦白墙灰线条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通往各家各户,不远处的山坡成为村民的“花果山”“聚宝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支撑、人人有收入的目标成为现实。

这里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1015户4016人,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428户1741人。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村党员干部从改善村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着手,带领群众修路建房、拉电引水、发展产业,全村借助竹子、珍珠李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四片区两基地”的产业布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地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等多元融合,推广“农村公路+”发展模式,建成一批旅游路、产业路、致富路,使农村地区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最近,法国《创业》杂志网站关注有“中国茶都”之称的福建安溪。一篇讲述当地通过种植铁观音实现增收的报道中提到:近年来安溪探索以茶叶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目前已建成22家茶庄园,茶叶旅游这一新业态提高了茶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来到乡村。

安溪,中国乌龙茶之乡、铁观音的发源地。茶业是当地民生产业、支柱产业,有80%人口从事涉茶产业,农民年均纯收入有56%来自茶业。近年来,安溪依托扎实的茶产业基础,以“茶庄园+”为开发模式,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每年吸引120万以上人次的“铁粉”,旅游收入达12亿元,带动当地餐饮、农副产品零售等行业发展,促进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将立足茶产业这一最大民生产业,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理念,以创建国家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壮大茶机械、包装、器具、物流等产业,培育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发展集生产、加工、休闲、旅游和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茶综合体,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安溪县委副书记、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主任洪金城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贵州省盘州市岩博村一度十分贫困,“家家都住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是其真实写照。如今的岩博村,白墙青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柏油路宽阔干净,空气中酒香浓郁,俨然一副美丽乡村气象。

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彝家传承的小锅酒,是岩博村的脱贫产业、支柱产业。2012年,岩博村抓住机遇对小锅酒厂进行大规模改造,采取集体入股、村民入股等多种方式重组酒厂。村民人人参股、人人劳动、人人受惠,真正成为岩博酒业发展的驱动者和受惠者。岩博村实现从酿酒小作坊到花园式酒厂的跨越。

“振兴乡村,离不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岩博村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党的二十大代表,岩博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留芬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向辉,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来凤县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0年,返乡探亲的向辉看到大片闲置地和冷清“空心村”,萌生带领村民致富的想法。很快,她发现当地水果几乎都是从外地输入,产生了流转闲置土地、让小水果变身致富果的创意。她精心筛选种植基地,在专家指导下,从浙江引回4个品种葡萄苗,葡萄园渐成气候。

“自己富了,就该带动村民一同致富。”2011年,向辉牵头成立了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11年来,合作社不断丰富新品种、延长产业链,发展藤茶、绿茶、水果、蔬菜生产和加工业务,经营果园茶园1081亩,辐射茶园5000多亩。

作为一名扎根乡村的新农人,向辉深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她依托“旧司镇特色产业联合党支部”,协助探索把党建建在产业链上的党建新机制,把更多优秀“三农”人才吸纳进党组织,同时以“教育+产业”的来凤模式,与当地党员干部一起,加强人才培养,引导绿色发展,打造健康产业。2021年,藤茶、蜂蜜、茶油等农产品销量达2200多万元,实现利润近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