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昭纪时评

年轻干部要到基层一线磨砺成才

基层一线是年青干部成长成才的良田沃土,是干部成长最快的地方。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就是让年轻干部到基层、到一线、到群众中去亲身感受群众的需要和疾苦。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作用、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加强基层政治历练,“墩墩苗”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年轻干部要像小草一样从乡村振兴的土壤中发芽长出绿叶,就必须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练和考验才能成长起来。而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需要依托乡村振兴这个广阔的“练兵场”,用好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凝聚起干好乡村振兴事业的磅礴力量。年轻干部带着口号去干事容易,顶着烈日酷暑去田间地头才不简单;装模作样作秀,人民群众会厌恶,甩开膀子干实事,群众才会拍手叫好。是不是真刀真枪,能不能干事创业,乡村振兴这个“练兵场”中的群众最清楚。要鼓励支持更多的青年干部走出机关单位,走向田间地头,特别是艰苦边远的地区去建功立业。就要为年轻干部搭舞台,把乡村振兴一线打造成干部练兵的比武场,让干部有“干头”。将考察干部的“探头”延伸到一线,近距离了解掌握干部表现,大胆提拔使用工作实绩出色的一线干部,让年轻干部有“奔头”。不断通过正向激励,让更多的青年干部见贤思齐投身基层一线,主动把责任扛起来,把服务沉下去,让干部作风转变在一线、担当作为在一线,作用发挥在一线,踏踏实实在基层一线打好基础,实现成长成才,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服务人民。

加强基层实践锻炼,“壮壮骨”才能更好地融入于民。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能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检验着我们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因此,年轻干部要迅速成长,助力乡村振兴,就要始终对标对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在艰难环境下不断锻炼自己,提升能力本领,强化担当作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面一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直接面临问题和矛盾,需要处理各种具体问题。是年轻干部了解实际、学习实践的好课堂,也是年轻干部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年轻干部要主动撸起袖子、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拜人民为师,把基层当成最好的课堂,到基层去接受工作任务的考验,去接受人民的检验,与群众一起吃苦受累、摸爬滚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在基层有所作为。只有经常走进群众的“门槛”,多坐群众“热炕头”,奔着问题去倾听群众声音,把心贴近人民,在群众中汲取营养、提炼经验,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才能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鱼水情深,在基层磨砺中办好群众实事、解好群众难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基层作风磨炼,“沾沾泥”才能更好地扎根于民。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证明,年轻干部扎根在一线,更能与事业互促互进;情系于一线,易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力尽到一线,才能与发展同频共振。因此,乡村振兴不是说说而已,不仅要说在嘴上,落到纸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才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有的年轻干部下沉基层,人到心未至,“身在曹营心在汉”。试想,如果激情不满格,思想不在线,怎能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如果在其位不谋其职,怎么对得起驻村干部这个身份。因此,干部作风好坏,关乎乡村振兴成败。年轻干部不能抱着到基层去“镀金”“捞资历”,或是把基层当“跳板”的想法,必须发扬优良作风,到“三农”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到田间地头去,到百姓身边去,多“沾沾泥”,主动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只有拿出“夙夜在公”的无私情怀,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群众立场,体现民生温度,从群众最不满意、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集中精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砥砺初心,精准滴灌滋润群众心田,让扎在辽阔乡村的根更加扎实,更加牢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