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昭通

学而思|张孟杰:牢记嘱托谋新篇 勇担使命开新局

张孟杰

       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奋斗不息,从“南湖红船”“星星之火”到“民族新生”,从“春天的故事”“脱贫攻坚”到“奋进新时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百年栉风沐雨,百年砥砺前行,百年沧桑巨变,驻足凝眸,思考颇多。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传奇的建党历程,承载着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勇敢善真的奋斗精神以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雷锋精神,在党的光辉历程中,这些伟大的精神一直熠熠生辉,照耀着每一个时代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激励着他们前赴后继、继往开来。

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必须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理论精髓、深刻内涵和根本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认识、凝聚共识、指导实践,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全过程,确保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解决新时代的新矛盾,切实改善民生条件,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要坚持问政于民,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尊重人民群众的智慧,确保作出的决策、出台的政策合民情、顺民意、接地气。要坚持问需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帮群众之所需,办好群众期盼的好事实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坚持在大局大势中谋划昭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为云南各项事业发展标注了时代方位,确定了目标航向。省委、省政府昭通现场办公会,赋予了昭通“三个定位”“四篇文章”的要求,是指导昭通发展的大规划、大思路、大遵循。昭通要在全国、全省的大局中明确发展定位,在与上级重要决策部署的精准对接中争取政策支持,在地缘区位、物产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等基础条件中挖掘自身优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加快推进滇东北开发开放,促进昭通跨越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改进作风。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干部,关键在干部思想解不解放、有没有好作风。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带领党员干部、广大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善于学习和接触市场化手段、互联网思维、资本运作等新鲜事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要有“舍我其谁”的“宽肩膀”,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难题,关键时刻能够担得起、冲得上、打得赢;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集中精力抓好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放眼长远、久久为功,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切实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坚持政治监督方向不偏。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是政治监督的专责机关,必须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紧盯贯彻执行党章党规党纪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监督、及时监督、靠前监督、全程监督,督促全市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监督必须做到具体化常态化,当前必须加强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监督,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督,加强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源头生态保护监督等工作,通过常态化监督把政治监督落实落细。

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不敢腐”重在惩治和威慑,“不能腐”重在制约和监督,“不想腐”重在教育和引导。三者既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环环相扣。在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不能简单地将“三不”割裂开来,也不能过分强调“三不”的整体性而忽略了三者的不同之处。必须突出系统思维,强化标本兼治,既着眼整体,把握“不敢、不能、不想”的内在逻辑联系,又做到“三不”整体推进、一体推进。(作者系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