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昭通

2020年昭通纪检监察亮点工作回眸(二)

编者按:

2020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政治担当,忠诚履职尽责,以丰富多样的工作载体和创新思路进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特色亮点工作。

为切实做到“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清廉昭通”微信公众号节选推出市纪委市监委相关部门及派驻(出)机构特色亮点工作,互学互鉴促提升,比学赶超争先进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组织部

创新“432”考察识别模式 选优配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昭通市纪委市监委着眼于纪检监察“三项改革”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结合当前面临的纪法皆通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发展创新人才紧缺等现状,创新“432”考察识别模式,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纪检监察铁军队伍。

       健全准入制度,严把“四个关口”。把好政治、品行、素质、廉洁四个关口。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总开关”,立足“政治机关”定位,坚持把是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检验干部政治忠诚的“试金石”,注重选用政治立场坚定的干部。对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行我素、无所顾忌的干部,予以一票否决。突出品行标准,严把“形象关”,坚持多方观察言行、多方听取评价等方式,多渠道了解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口碑,对唯上不唯下、当“墙头草”“两面人”干部,坚决拒之门外。突出素质标准,严把“能力关”,坚持“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注重从法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审计学、侦察学等专业招录人才;坚持从长期从事司法实践工作的干部中选用人才,努力做到以事择人、人岗相宜,推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突出廉洁标准,严把“底线关”。坚持把“廉洁自律”贯穿纪检监察干部选、育、用、管全过程,在廉政把关上,广泛征求纪检、公安、法院、检察院、审计、卫健部门意见,详实掌握干部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情况,对廉洁上不过关的坚决排除。

       创新选用机制,压实“三个责任”。注重从好中选优、从优中选强,严格选用标准,规范选用程序,压紧压实推荐、考察、监管三个责任,2020年选调17名干部。自下而上联名推荐,实行推荐签字“背书制”,按照从“一线发现、用实践推荐”的方式,从不同渠道选派抽调人员到市纪委市监委协助专案或专项工作,在实践中对选派抽调人员进行全过程、近距离、精准化考察识别,提高考察识别的精准度。坚持“谁推荐、谁负责”原则,并在相关推荐材料上签字背书,全面压实推荐人员源头把关责任。实绩家风立体考察,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坚持考察情况和平时情况相印证,既通过领导、同事了解履职表现和工作实绩,又通过家人、朋友、服务对象从不同侧面全面掌握其家风家教、名声口碑,综合运用找知情人谈话、查阅档案、调阅总结等方法,对干部一贯表现、社会反映等进行全方位考察,既看成长变化、又看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干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多方面情况。从严从实动态监管,实行监管分级“负责制”。按照“逐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细化压实纪检监察干部日常教育和监督管理主体责任的具体措施,落实日常严管、约束制度,坚持把管政治、管思想、管作风、管纪律统一起来,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之内管理和八小时之外管理贯通起来,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

       坚持严管厚爱,畅通“两个出口”。始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畅通干部成长和退出渠道。完善多渠道发现识别举荐干部机制,建立干部培养“导师制”“教官制”,选取系统内工作经验丰富、专业能力突出的干部组建师资库,为新进人员提供指导和跟踪培养。采取顶岗、下挂、外派、轮岗等形式,多渠道培养锻炼和考察识别干部的领导能力、履职能力和担当精神,建立跨条块跨领域交流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落实纪检监察干部退出机制,探索建立纪检监察干部退出办法,为干部退出纪检监察系统划定“硬杠杠”,不断纯洁队伍、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对不讲规矩、不守纪律、触犯法律的纪检监察干部,从严从重查处。

党风政风监督室

强化政治监督  护航一江碧水

       昭通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批示精神,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监督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坚持“面对面”、拉响“前奏音”。“要从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在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督促检查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央有要求,省委有部署,昭通有行动。昭通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组建专班,主动靠前监督,聚焦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痛点”“难点”,“面对面”提要求,划“红线”,督促、指导镇雄、威信两县党委政府扛稳压实主体责任,迅速行动,抓好整改。

       坚持“手拉手”、奏响“主旋律”。采取“不打招呼、不开会议、不听汇报、不要陪同、不设路线,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五不两直”工作法,聚焦问题清单,通过蹲点式、体验式等监督方式“照单点菜”,摸清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真实情况。“流域内水电站拦河坝拆除后复垦工作推进缓慢,县城规划区内畜禽养殖清零工作未完成,畜禽粪便污水横流、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工作专班把这些问题带回来分析研判,据实进行分类处置,原汁原味反馈各类问题26个。与此同时,工作专班还与当地党委政府一同想办法、出主意,建立“一项工作任务、一个落实方案、一个工作专班、一本管理台账”“四个一”工作机制,精准推进整改工作,有效解决了小水电、污水直排、非法捕捞、矿区生态修复等一些影响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深层次问题。

       坚持“背靠背”、唱响“片尾曲”。把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长江流域渔民退渔安置等工作一体推进,经常性开展“回头看”,对未治理或治理未到位的进行随机抽查,坚决查处喊口号装样子、纸上整改、数字整改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督促整改根治到位。截至目前,赤水河流域(云南段)17座小水电站全部拆除,搬迁安置沿岸群众2.73万人,退耕还林30.6万亩,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堆点生态修复有序推进,旅游开发项目关口持续收紧,禁捕禁捞全面铺开,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为100%,干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水质总体良好。

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抓关键盯少数  破解“一把手”监督难

       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牢牢抓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盯紧关键岗位、重大问题和关键领域,跟踪掌握部门动态和一把手履职情况,及时纠正不当言行,防止小细节变成大问题,“一把手”监督难、难监督取得初步成效。

       紧盯关键岗位,政策要求一律向“一把手”交办。坚持把规矩挺在前面,牢牢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和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部门主要领导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及时将党风廉政建设政策要求向部门主要领导传达沟通,让一把手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主动了解党规党纪等各项规定要求,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紧盯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一律向“一把手”反馈。紧紧围绕“春节”“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提前向7个监督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发送廉政提醒短信,向部门办公室下发廉洁过节通知,督促开展警示教育8次,重申廉政纪律和廉洁过节有关要求。结合平时掌握情况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针对主体责任落实、党内监督乏力、纪律作风建设、执行纪律不严等突出问题,与部门主要领导见面反馈问题4个,交换意见建议47条,明确整改要求,督促部门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整改落实到位。目前,反馈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4个已全部整改落实。

       紧盯关键领域,督促“一把手”规范权力运行。始终坚守派驻监督政治属性,紧盯关键领域,全程参与重大事项、重要会议,全面监督过程,发挥监督震慑作用。采取财务审查方式,抽查部门财务资料,分析研判各单位财务支出是否规范合理,堵塞“一把手”随意花钱漏洞,2020年抽查7个监督部门财务资料3轮次。全程列席部门党组会议,督促驻在部门健全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强化对“三重一大”事项研究过程中的监督。2020年列席7家部门领导班子会议、党组会40次,提出意见建议65条,督促部门主要负责人发扬民主、集思广义,较好地杜绝了“家长制”作风或“一言堂”现象。坚持持续跟踪部门党内政治生活落实情况,督促部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要领导“四不分管”和“末位表态”等有关规定,形成良好的部门政治生态。

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市纪委市监委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坚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把准监督部门问题脉络,开出治理良方,为精准有效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打下坚实基础。

做实调查研究,注重诊治“病灶”良方的可靠性。纪检监察组按照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有关规定,采取参加监督部门会议、听取汇报、个别谈话、明察暗访等方式,深入驻在部门查阅会议记录、廉政档案、巡察反馈意见、审查调查资料、三公经费报销凭证等480余份档案资料。高质量形成《中共昭通市纪委昭通市监委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深入监督部门调研政治生态的情况报告》,反馈问题直击痛点、直指问题、一针见血,着力发现和掌握亟待解决的“病灶”。

突出“未病”先防,着力提高警示教育和拒腐防变的针对性。在审视政治方向是否正确、政治纪律是否执行、聚焦监督部门“关键少数”的基础上,采用发放监督提醒通知书、推送省、市警示案例通报、组织收看《政治掮客苏洪波》、《清流毒——云南在行动》等警示教育片,组织驻在部门重点岗位干部职工现场观摩庭审“监督单位原局长——昭通市留置第一案童成清严重违纪违法案”,用身边鲜活案例对驻在部门干部职工开展警示教育,教育引导监督部门政治生态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既病”防变,严肃政治纪律执行的刚性。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勇于动真碰硬,全覆盖查阅监督部门“三公”经费报销凭证,对发现的同城接待、接待报销不规范等28个问题不规避、不遮丑,督促及时整改到位。针对反复多次督促,均未能及时整改到位的个案,采取发送《监察建议书》、开展面询等方式,限时整改到位,严肃政治纪律的刚性要求,防止“小病不治、大病难医”的现象在监督单位发生。

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

做实日常监督 提升派驻监督实效

       2020年,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认真贯彻落实市纪委关于派驻监督的工作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紧扣综合监督部门职能职责强化日常监督,着力推动部门破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难题,进一步提升监督实效。

       精准发力,靶向治疗“政企不分”风险隐患。“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与习艺劳动企业‘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存在极大的廉政风险,党委必须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及时研究整改”。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在调研工作中发现,昭通市某加工厂作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习艺劳动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由市强制戒毒所自主经营管理,存在极高的廉政风险隐患,纪检监察组负责人第一时间与相关责任人会商,提出整改要求。在纪检监察组的督促下,在市司法局党委的重视推动下,市强制戒毒所启动该厂改革工作,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组,制定《脱钩方案》,并于 2020 年 5 月正式脱钩。该企业现作为市司法局直接管理的下属国有企业已初步达到“规范运作、理顺机制、理清权责”的预期目标。纪检监察组坚持将监督工作贯穿该厂改革的全过程,适时了解方案落实、工作进度和人员履职尽责等情况,推动改革工作落地落实,取得成效。

       标本兼治,充分发挥监察建议书治本功效。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存在超越经营范围开展业务、受理不符合条件的公证事项、违反工作流程违规仲裁、律师擅自将卷宗材料复制给委托人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2020年8月,纪检监察组向市司法局发出监察建议书,倒逼党委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担当,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根据监察建议,市司法局组织11县(市、区)司法局开展了法律服务执业活动专项检查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并实行“销号”管理。同时,市司法局进一步加强主责意识,强制度建设,加强行业监管,督促法律服务执业机构修订完善了服务承诺、从业纪律、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加大对法律服务队伍的教育管理力度,有效优化了全市法律服务市场和执业环境。

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工委

“建章立制+技能培训” 助推市直机关纪检工作规范运行

以制度创新厘清管理责任,推进监督执纪工作程序化规范化。2020年9月,以市纪委文件印发执行的《关于规范办理党组管理党员干部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及《昭通市纪委监委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监督执纪监察工作流程图》《昭通市市直部门机关纪委监督执纪工作流程图》,进一步分解细化了派驻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工委、市直机关纪委职责以及有关事项的分级审批权限,全面明确了对党组管理党员干部进行监督执纪各环节的程序规定、办理时限、手续审批要求、注意事项等,从程序上全面规范了党组管理党员干部有关问题的办理事项,有效解决了主观理解偏差、执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明确界定了市纪委市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和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的职责权限,以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作为保障措施,全面加强和规范了全市各级各单位处分决定执行工作,督促纪律处分在执行“最后一公里”不“打折”、不“掉档”,切实维护纪律处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以业务技能培训为抓手,着力推进市直机关纪检干部能力建设。2020年7至11月,借助市委党校、扎西干部学院教育培训平台,分别开设6个班次,以“新时代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纪政务立案、审查调查措施运用及审查谈话技巧”等8个专题,对701名具有监督执纪职责的市直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党员干部开展纪检业务集中培训,着力提升市直机关监督执纪干部能力素质,推动市直机关更加充分地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作用。同时,分批次对市直机关纪检干部开展实战技能岗位大练兵,目前已实施2批次20人。在实施过程中,对每批次岗位大练兵人员实战技能培训前,先行利用已办结的规范纪律处分案件卷宗材料进行监督执纪业务系统性、整体性、规范性培训,强化规矩规则意识和依规依纪依法办理案件理念。